www.flickr.com
items in Muslim Cultures More in Muslim Cultures pool
图像是另一种记录

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

未完成的束海达依

在目睹2008年岁末的那场骤然爆发的战争时,身为男儿的我像“思妇”一样泪如雨下,一遍遍听着罗大佑吟唱《乡愁四韵》,“……血一样的海棠红,沸血的烧痛,是乡愁的烧痛,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”,那被念作故土的阿拉伯也正在烧痛中,是今日的亚细亚孤儿。手无寸铁的异乡人只有为他们鼓与呼,试图用最炽的真情、最微弱的声音温暖那个巴勒斯坦的冬天。我希望抵抗者都能成为殉道者,而不是电视里一脸阴霾的中东问题专家预言中的失败者。

有痛感的文字像是心头的血慢慢地渗出,直到以色列在世界舆论和伊斯兰抵抗组织的坚决抵抗下选择撤军,也未能完成。请原谅,它是一片未及寄出的海棠红,那是一片来自北中国的无法释怀的念想。


未完成的束海达依

安然


伊斯玛义的子孙

再退后一步

就陷入了最后的愁乡

再后退一步

就扯断了大陆的衣带


那些阿拉伯的花蕊

小小年纪

就被失败的季风催熟

文明的午夜

父兄的灵前

一代代花季静静销魂


沸血已经烧痛

苟活的人生

思妇的泪雨


像阿拉法特那样凝成壮志未酬的碧血

像萨达姆那般留下硬汉也有的迷失

再见了

伊斯兰的战士

折断了

闪亮的银色弯刀


作于2008岁末加沙战火纷飞时

修改于2009初春

2-2

【注】“束海达依”是阿拉伯名词الشهداء的音译,意为“殉教者们”、“烈士们”,也是回民口中常常提及的“舍希德”的复数形式。

Technorati 标签:

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

苦味杂感

安然/文

初听《草泥马之歌》,不禁一阵狂喜;过了一段日子,不觉又黯然起来。

以粗鄙对抗假道学,无奈也透出一份绝望。史家章立凡一语“善言无用,恶搞有理”道破天机,09春寒料峭似近初冬。

“草泥马、马勒戈壁”的始作俑者以谐音与官方的网络反低俗运动进行暗战,欲戳破虚伪的罗网。罗网之下的中国文化其根本问题就在于 “伪”态太盛,狂士的非圣无法,本值得同情。只是中国的叛逆青年嬉笑怒骂之时,放诞的言语不仅戏谑的是体制,还在有意或无意间轻薄了一番汉文化传统上的他者——北方的游牧草原。戎夷羯氐羌,向为中国所轻。潜意识里的贵中华而贱夷狄,在朝在野者无分二致。

遂对此等“世说新语”有戒心,稍可观者惟一首柳枝词:##CONTINUE##

东南潮起无河蟹,西北风吹尽草低。

马勒石河嘶戈壁,京师学府黑云低。

章立凡的这首《放鹤》能巧妙拆解、化俗入雅,游戏之作也出手不凡,不愧是七君子后人。词是送贺卫方的,这位倡导中国法治不走回头路的北大教授却不得不流走新疆,似乎欲令其“中国入夷狄,则夷狄之”?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的当是那里千古无语的被支配者,贺教授若能深味之,亦算有所收获吧。

吾非河蟹,然亦不愿随众草泥,无聊之际闲翻前朝文存,远聒噪耳。岂料有绍兴周树人、人称鲁迅先生者已有数语似道及今者反低俗,观之大为骇异,有时空轮转之叹。

一见短袖子,立刻想到白臂膊,立刻想到全裸体,立刻想到生殖器,立刻想到性交,立刻想到杂交,立刻想到私生子。

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。

莫非此公有未卜先知之能,抑或当日便已遭逢河蟹之阵,方有此《小杂感》?

杂感文体创于五四,相去九十载,今人不识久矣。何也?缘红朝兴,即尊鲁夫子为至圣先师,然后学言者多获罪,遑论文字成狱。故后人有感,多感动赞美,独不见杂感出焉。论其味,赞美近甜品,杂感类本草,因其味苦,也才能够入药。

Technorati 标签:

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

不可言说之民族

1

2

会场内的大多数少数民族代表都很孤单,很不“和谐”

3

对,俺是人大代表 不是演员

【画外音:孤独的少数民族代表……】

腾讯网推出“全国人民支持你,你来写建言”的活动,无非是秉承圣意借网络高人气将更多目光转向“两会”上来,以免台上的达官显贵们自感寂寞。有人民于是乎不明真相地弄假成真起来,比如深圳网友yahya哈克就上书——《支持新疆采取更宽容的宗教政策》。

生在中国者大都心知肚明一些祸从口出的所谓“敏感问题”,既不能在公共领域明言,私下里说了也没用,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此类问题也就得过且过,抱定了沉默是金的古训。其实,民族问题是世界性难题,并非中国专有,但人们的敏感度却因事涉“大一统”的传统观念而放大。高压之下,人人在“温良恭谦让”的面具下作秀,似乎都可相安无事。但当铁屋之内有身遭其难者独自叫痛,因此打扰了旁人的清梦时,则很容易变作权力鸣鼓而攻下的众矢之的——别人有难,我可以不闻不问;一旦有了表现忠君爱国的机会,自己却万万不能拉人之后,哪怕自己的一番邀宠高论会有杀人的效果呢——这种只知家国大义不知博爱拯救的愚氓大有人在,台湾的柏杨先生谓之“丑陋”!

##CONTINUE##

柏杨曾将中国和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比并而观,老先生语锋甚健,他将种族问题比作“害痔疮”,“中国的方法是‘讳疾忌医’兼‘家丑不可外扬’”,具体做法是“一面屙血,一面双手捂住屁股号曰:‘俺可没害痔疮呀。’谁要说俺害痔疮,谁就是‘别有居心’兼‘是何居心’。”

而美国人的反应在中国人看来比较变态,“是到处嚷嚷了不得啦,痔疮发啦,一天流八千加仑的血,要打听棺材的价钱啦。”欲从“传播工具和文学上直接暴露种族歧视,正是闹得天下皆知,使人心惊肉跳”,然后,“理性地采取种种步骤,使种族歧视慢慢减少,期于根绝。”

柏杨写作《丑陋的中国人》一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二十年后,美国人果然选出了一位出身贫贱的黑小子当世界第一强国的总统,羡煞旁人,也让旁人再次大跌眼镜。

历史证明,柏杨不仅敢言,而且,言必中的。但这却未必能使自称最重史鉴的中国人从中汲取一点真正的智慧,自晚清洋务运动始,中国对西方的学习就尤重“器”的模仿而轻“法”的研习,这种不同也正是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的最大不同,中国人对现代化的追求多游走在物质层面,总不肯在精神的向度上多走一步,甚至是往前走一步再倒退回两步来以求稳妥。

那篇对新疆民族问题的建言已被腾讯关闭,链接跳转到了充斥着各种八卦的首页,这是一个允许你娱乐至死的时代,却不允许你想得过多,不知yahya是否安好,我怕他被人间蒸发掉……本人有幸得览他的曲谏,区区数百字的短文实际上还是依据得“伟光正”的和谐社会理论,并未援引自由人权说事,算得上是温和诚挚的体制内发言。文中提及在新疆发生的具体事例,却是敢言人之未敢言,那份勇气殊可敬重,故在此地保全此文,以待来者见证。

目前,新疆区政府采取的是压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,这是和中央的精神相违背的!新疆的维族本身是有自己的文化,有自己的精神生活的,由于上世纪5、6十年代中原地区的其他民族的迁入,新疆的相当一部分维族人视入疆的外族人为异类,更有文化入侵的嫌疑。现在在新疆,少数民族干部不能过自己的伊斯兰教节日,有些地方学生不能有自由的信仰,更有甚者,政府,学校,故意破坏群众的宗教信仰活动。比如在伊斯兰教的斋月里故意让少数民族学生,干部吃东西。如果发现你在过宗教生活,你就面临被开除,解职,调离等待遇。不能不说,这种做法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政府的怨恨情绪。从而导致新疆地区某些方面的不稳定。现在,我们提倡的是构建和谐社会,和谐社会的标志之一就是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。而我们的社会需要安定,安定,靠的不是压制不满情绪。压制的结果只能是越发使它具有反抗力。安定,需要的是大禹治水的疏导智慧。需要的是切实的为群众谋福利。

原文地址:http://news.qq.com/zt/2009/09qgrm/qgrmzcn.htm?r_id=82308414